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我国无人机操控员岗位的就业人才缺口高达100万人
作者: 中国无人机网
发布时间: 2024-10-08
文字统计:2364

10月8日,国新办就“系统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 扎实推动经济向上结构向优、发展态势持续向好”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会上专门提到将加快推出一批条件成熟、可感可及、有利于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改革举措,其中就包括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此外,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李春临还在发布会上表示,技术进步在推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同时,还会催生许多新职业和新就业岗位。比如,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催生了无人机操控员这样一个新岗位。据有关部门测算,现在我国这个岗位的就业人才缺口高达100万人。
李春临副主任还表示,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加强宏观政策协调配合,引导树立正确就业观念,坚持依靠发展促就业。其中包括增强新兴产业就业创造效应。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创造更多知识技能型岗位。发挥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对就业的促进作用。统筹多渠道资源加大对技能培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指导地方建好用好公共实训基地、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平台载体,精准对接企业用工需求,为广大劳动者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及项目制培训,使其能够以一技之长打通就业增收之路。
以下是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在今天发布会上介绍的系统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的具体举措——
-
加强财政税收、货币金融、投资消费、收入分配等宏观政策的统筹协调和系统集成,强化政策工具协同创新,把握好政策实施的时度效,放大政策组合效应。
-
要保证必要的财政支出,加快支出进度,加大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要加力支持地方开展债务置换,化解债务风险。
-
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实施有力度的降息,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为经营主体投融资、宏观政策实施等创造更好的金融环境,近期已经出台实施降准降息等政策,其他金融政策也在积极推进。
二是加快推动重大改革举措落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了300多项重点改革举措,目前各项任务正在逐项有序推进落实。我们将加快推出一批条件成熟、可感可及、有利于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改革举措,比如
同时,加大引资稳资力度,进一步扩大自主开放,修订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推出新一批重大外资项目,实施更加开放的过境免签政策。
三是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用好一致性评估工作机制,提升各领域政策目标、工具、力度、时机、节奏的一致性和匹配度。
-
-
-
政策落实后,要对政策效果及时检视评估,整个过程中与宏观政策取向不一致的要及时调整或暂停执行。
在消费方面,重点是把促消费和惠民生结合起来,促进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实施提振消费行动。具体有三点。
-
一是加大对特定群体的支持力度。国庆前已向特困人员、孤儿等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要提高学生资助补助标准并扩大政策覆盖面,提高本专科生、研究生国家助学贷款额度,推动降低贷款利率等。
-
二是结合“两新”推动大宗商品消费持续扩大。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不仅有利于释放需求潜力,更有利于促进节能降碳、推动全面绿色转型。目前消费品以旧换新的配套实施细则全面出台、资金全面下达、政策全面启动,乘用车零售量大幅回升,家电销售额由降转升。我们要加大相关政策推进实施力度,推动商品消费持续增加。
-
三是扩大养老、托育等服务消费。这也是社会现在普遍关心的两个“一老一小”的问题。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托育产业,抓紧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提高基本生育和儿童医疗公共服务水平。要培育数字消费、绿色消费等新型消费业态,增强供给侧对中高端需求的适配性。
在投资方面,重点是扩大有效投资,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具体有三点。
-
一是用足用好今年各类资金。目前700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已经全部下达,用于“两重”建设(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和“两新”工作的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已经全部下达到项目和地方,目前正在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和资金拨付。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进度,支持项目开工建设。
-
二是提前谋划并下达明年部分“两重”建设项目清单和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经过梳理,续建基础设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地下管网建设、城市更新等领域增量资金需求较大。明年要继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并优化投向,加力支持“两重”建设。我们将在年内提前下达明年100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和1000亿元“两重”建设项目清单,支持地方加快开展前期工作、先行开工实施。同时与此相关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加快推动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
三是优化实施投资重大政策。抓紧研究适当扩大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的领域、规模、比例,尽快出台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的具体改革举措。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积极性,实施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
一是规范涉企执法、监管行为。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单位涉企行政执法行为,更多采取包容审慎监管和柔性执法方式,不能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执法,不能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及时对罚没收入增长异常的地方进行提醒,必要时进行督查。加快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进程,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版权声明:
1. 本站内容除注明转载外,均为原创,本站保留版权,转载请注明: 转自 “中国无人机网(uavcn.net)” 。
2. 本站转载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并注明出处或作者,转载内容及观点仅代表网站或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版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内容,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