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传统年俗忙着推陈出新,科技新星——无人机编队表演正快速崛起,其订单量以井喷式的态势急速增长。
近日,红星新闻记者从多家无人机编队公司获悉,员工正开足马力赶订单,迎接春节表演火热市场。其中,成都世纪成美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才蕊表示,今年除夕当天,天府新区国际会议中心上空将放飞3000架无人机,将呈现“龙腾长空”“芙蓉花开”“天府画卷”“花花拜年”等3D效果。
据千机科技集团CEO崔嵬介绍,今年的无人机编队表演市场需求比往年火爆,早在2023年底,今年春节期间的资源容量就已经占满了,增幅在50%以上。2022年之前,一场15分钟左右的演出,表演规模中位数是500-800架无人机,“到了2023年,该数字已经达到每场演出1000-2000架无人机。如果具象成数据,从无人机表演飞行数量上看,目前增幅在200%。”
未来,无人机编队表演将不再以静态的3D效果图像呈现,而是以动画的形式表达一个主题,无人机定制化和挂载DIY模式也将是发展趋势。比如挂载烟花、彩烟、孔明灯、红包特制道具或祝福等,增强视觉效果的同时,增加与市民的互动感。
▲除夕将在天府新区国际会议中心上空呈现的“福”
订单量火爆,增幅超50%
2个月前已订满
“今年的无人机编队表演市场需求比往年火爆,2023年底时,今年春节期间的订单量就已经满了,增幅在50%以上。”千机科技集团CEO崔嵬介绍,从无人机编队表演的规模上看,2022年之前,一场15分钟左右的演出,大概需要500-800架无人机,“到了2023年,市场规模已经达到每场演出1000-2000架无人机。如果具象成数据,从无人机表演飞行数量上看,目前增幅在200%。”
尽管准备已经很充足,“2024年元宵节期间,我们无人机编队表演项目的预售量已经达到一个峰值,可以说是超出了预售状态。”崔嵬表示,团队的表演周期表在2个月前就已全部订满,“覆盖全国范围,其中,春节期间团队在成都就有两场大型表演。每场时长在15分钟左右,每场飞2000架左右的无人机。”
▲无人机彩排现场
早在2023年11月,千机团队就进入了全力以赴“备战”状态。设计师们开足马力,场外准备的工作同样紧锣密鼓。厂房内,上千套用于无人机表演的设备清点完毕,准备随时装车运往全国各地。另一边,技术人员在对上千架无人机、数千块电池及配套装备进行检查出库。崔嵬说:“设备运送与测试是常态,初步统计年底上万架无人机已经在全国20多个城市完成表演。有的表演场次还是临时增加的,无人机不够需要从上海总部调配无人机来补充。”
“今年春节期间,我们的无人机编队表演提前2个月左右,订单就已经全满了。”成都世纪成美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才蕊初步统计,在全国范围内来看,春节期间有超40场演出,“初一当天有7场,初一到初八每天平均5场左右,初七至元宵节期间,平均每天有2-3场无人机编队表演。”
刘才蕊介绍,他们是成都本土无人机编队表演团队,曾完成过5164架无人机的表演,是最多无人机同时起飞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保持者。“因为我们是成都的企业,所以今年的订单量以满足成都市场为主,然后才考虑全国项目。”
▲无人机彩排现场
3000架无人机拼成“一条巨龙”
还有“顶流”熊猫姐妹花贺新春
夜空中的浪漫,需要科技的支持。
无人机表演可在三维空间中进行立体编排,与声、光、电以及其他传统表演形式和载体相结合,碰撞出意想不到的新奇体验。今年,为了凸显“龙”这个传统元素,将飞龙在天、二龙戏珠、龙凤呈祥等造型用无人机编队表演的形式呈现给成都市民,编程设计师们在创意方面可没少下功夫。
“今年除夕,我们将在天府新区国际会议中心上空放飞3000架无人机。”刘才蕊有些激动地说,“我作为一个从业者,在前期彩排时,看到那个画面都被深深震撼。这种无人机同时起飞的数量在国内尚属少见,成都应该是首次。”试想一下,夜空中一条巨龙在光影效果下,以夜空为画布,以灯光为画笔,伴随着螺旋桨与空气摩擦的声音,呈现出“龙腾长空”的画面,必会点燃成都市民的热情。
▲无人机表演呈现“龙”
在图案创新呈现上,刘才蕊介绍,此次3000架无人机将完成9组画面,在“龙腾长空”之后,无人机将在夜空中排成成都市市花——芙蓉花的造型,紧接着市民将看到一幅“天府画卷”,其中包括成都的城市地标建筑,如339电视塔、九眼桥等。
此外,熊猫“顶流”“花花”和“和叶”将出现在城市上空,为全国市民送祝福。刘才蕊介绍,今年由无人机拼成的460米长的火凤凰也将是一大看点。“还有‘福耀中华’的‘福’字也很特别,我昨天在航拍时发现,‘福’字升空后倒映在水中,寓意‘福到’。”
“今年涉及‘龙’的元素很多,呈现方式上以3D效果为主进行立体编排。春节期间在成都的表演有2场,每场2000架无人机同时起飞。”崔嵬介绍,在表演前,团队工作人员会进行现场设备布置,将每台无人机摆放至相应位置,然后调试无人机硬件设备、地面控制设备等,“设置起降区、飞行区、警戒安保区域等。现场设置好之后,仅需一台电脑便可以操控上千架无人机进行飞行表演,实现智能化、绿色化管理等。”
“在无人机编队飞行表演这一细分市场上,中国企业的表演质量和市占率都是领先世界的。”崔嵬介绍,海外大型节庆、会展纷纷向国内公司邀约,“目前团队也涉及海外项目,与近十个国家合作过。”谈及表演优势,他很自信地说,“团队2016年进入无人机表演市场,我们也是全球首家涉足无人机编队表演领域的公司之一,其中无人机编队灯光表演就是我们开创的。目前,每年大型表演(超1500架无人机)订单量超500单。”
▲无人机灯光调试现场
目标是用无人机呈现3D连续动画
定制化和挂载DIY模式将成趋势
无人机表演需求的火爆,带动了无人机产业的迅速发展。短短几年间,崔嵬公司主营业务就从飞行表演转变为“无人机表演+无人机研发设计”的价值链垂直整合。
“我们有自己的团队研发无人机,然后找工厂代工生产。研发设计目的是保障每场演出能呈现出不同的创意效果,比如搭载烟花、灯光等。”他接着说,未来希望能建立一套闭环模式,“从无人机硬件研发,常规软件更新到编队表演,这种闭环模式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未来,我们会把无人机3D连续动画的表现力持续提升作为研发目标,同时探索挂载应用,如烟花、激光等。”崔嵬坦言,不仅要提升硬件和软件,在表演形式上也应该呈现3D动画的效果,“不再以静态的3D效果图像呈现,而是以动画的形式表达一个完整的故事。这是我们目前在研究和突破的方向。”
▲编程工作人员
对此,刘才蕊表示赞同,无人机编队表演未来的发展趋势,“一定会偏向定制化和挂载DIY模式。现在的无人机表演主要依赖灯光秀,后期可能会出现更多其他元素。”比如挂载烟花、彩烟、孔明灯、红包特制道具或祝福等,与观众的互动性更强。想象一下,由无人机挂载红包,把网络上的“红包雨”变为现实,洒向观众席的感觉会更立体和具象。
这一说法也得到了业内认可。红星新闻记者从多家无人机编队表演公司获悉,目前无人机表演服务不断向个人消费场景倾斜。多位无人机表演企业负责人表示,现在无人机表演活动大多是政府、文旅景区项目,房地产公司、车企也是无人机表演的客户之一。此外还有很多个人求婚、生日秀、粉丝应援类场景项目。
多位负责人表示,从短期来看,无人机表演不失为无人机企业的一个创收业务。但从长远来看,随着无人机表演常态化发展,观众日益审美疲劳,没有差异化的无人机表演,生存空间可能会越来越小。因此,定制化和挂载DIY模式,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
红星新闻记者 赵雨欣 图据受访者
编辑 李钰仪
版权声明:
1. 本站内容除注明转载外,均为原创,本站保留版权,转载请注明: 转自 “中国无人机网(uavcn.net)” 。
2. 本站转载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并注明出处或作者,转载内容及观点仅代表网站或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版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内容,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即删除。
热点排行
更多注册资本10亿元,天津低空经济投资发展公司登记成立!证券时报:低空经济为经济发展添活力 2026年市场规模或超万亿
2025-02-06“空中救护车”来了:人均花费4000元,还有可能免费 浙江丽水探索普惠型航空医疗救援
2024-11-26缺口100万!低空经济“加速起飞”催生无人机“飞手”考证热,人才供需如何适配?
2024-11-262024中国大学生飞行器设计创新大赛文创设计大赛获奖名单公布
2024-10-21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我国无人机操控员岗位的就业人才缺口高达100万人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