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314-777

俄军车辆被乌军无人机打击,是大意还是无奈?我们能吸取哪些经验

作者: 中国无人机网
发布时间: 2024-02-01
文字统计:3226

每一场战争都有其可圈可点之处,在最近爆发的俄乌战争也不例外。战争发起时,俄军强大的攻势在160枚战术弹道导弹、空射巡航导弹的掩护下从三个方向同时突入乌克兰让人眼前为之一亮。尤其是在争夺基辅郊区戈斯托梅尔机场的战斗中,俄军直接乘坐二十多架直升机低空突入,在对方的枪林弹雨面前,让人顿感现代战争的暴力美学。

当然,当一些问题出现的时候我们必须要进行反思。就比如在俄军进攻的第二天,进攻的速度却大大放慢——原因无它,就是因为乌军在第一天的震惊中反应过来,并开始组织有效地反击。而乌军此次的打法也颇为耐人寻味——放过一线俄军由坦克、装甲车辆组成的进攻锋面,这才迂回绕后,袭扰俄军二线由卡车、少量装甲车辆组成的后勤保障辎重部队。容易让乌军的小股部队对其偷袭,尤其是乌克兰有引进土耳其的无人机。那么性能领先的俄军也受到了损失,是无奈还是大意了?

现代战争的启示:乌军专挑二线俄军后勤下手

后勤对于俄军来说向来是短板。而俄军在此次作战中采用的仍然是在夺得制空权后以大规模装甲部队进行进攻的方式。大规模装甲部队无论是行进中还是作战都需要大量的燃油、维护部件,在作战中还多了一环——弹药的补给。在这样的持续作战情况下,后勤是短板的俄军不能即时满足前线部队的作战需求。

同时,俄军东部、北部进攻的集群均遭到了相当强烈的抵抗。在哈尔科夫、基辅等重要城市争夺战条件下,俄军不光总体兵力规模本来就仅能与本土作战的乌军相抗衡,局部地区还丧失了兵力规模优势;若要在前线取得胜利,势必要将大量的战斗兵力置于第一线。至于二线部队,只能以极少量的警卫兵力随行。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乌军也就势必会选择好欺负的二线后勤保障部队进行攻击、袭扰。就如近期的战斗中,乌军利用此前从土耳其进口的48架TB-2武装无人机对俄军的二线武器进行不断地袭扰,有俄军车队被无人机打击。近期的伊万科夫地区,乌军TB-2武装无人机就以空地导弹精确击毁了俄军“山毛榉”野战防空系统的一辆发射车。俄罗斯防空完备,这个时候出现损失,似乎有些不符合情理。

这从侧面反映出,小型察打一体无人机在战区制空权被争夺的条件下仍然具备带弹起飞的能力。同时,这可以通过隐蔽在其他地方的基站进行遥控。同时,由于这类小型察打一体无人机基本上通过极为廉价的活塞发动机驱动,其面积也不大,还属于低速目标——低速的同时红外特征和声音特征都极小,这极难被诸如“山毛榉”这类的纯导弹发射系统自带的雷达所发现。

防空导弹再先进,也会有疏漏的地方

按照防空导弹系统的发射流程,必须要等到其雷达打开、搜索到目标后,才能发射导弹;紧接着,雷达需要保持对导弹的引导:若是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则必须达到弹载雷达的工作距离才能搜索下一个目标;若是半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那么必须持续引导导弹直至命中目标。

况且,导弹还有最小射程限制;雷达也有低空盲区、高空盲区等等。如果目标已经接近到其最小射程以内,那么导弹发射后也无法命中目标;如果进入了建筑物、山坡后的低空盲区,雷达也无法发现目标。总体来说,实际上防空导弹的使用限制较大,但胜在其拦截距离远。反观自行高炮,则在这种工作状态下就没有这么多的限制。

如果是自行高炮,其从行军状态转换至战斗状态相当简单,也能够行进中射击。在无人机即将抵达其导弹射程时,一般情况下也等同于接近肉眼视距内。此时,自行高炮完全可以进行目视指挥,可以操纵车载雷达和红外反应设备进行自动或是手动调校诸元操作射击。哪怕俄军车队中有ZSU-23-4这样的老式自行高炮可以用于手动操控射击,俄军的车队也不至于陷入如此被动的境地。

野战防空有多重要,我们吸取哪些教训

俄乌这场战争发生的一幕,也在给我们上了一课,有些经验和教训是值得学习的。当今现代战场上,绝大部分作战行动都有直升机、武装无人机和低空飞行的战术轰炸机、攻击机存在。传统的战术中,低飞的战术轰炸机、攻击机热衷于凌空投弹,A-10攻击机机头下的30发转管机炮便是为此而生;多枚航弹一齐坠落在面积狭小的区域中,冲击波、弹片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

在步入90年代后,凌空轰炸基本在战场上消失。当前的战术一般是由上述机型发射的反坦克导弹和各种对地导弹。尤其是在武装直升机面前,坦克的生存率极低:一架武装直升机完全能携带8~16枚反坦克导弹作战,单架次火力基本上能打残甚至是全歼一个10车制的坦克连。在成熟的作战体系下,武装直升机编队发挥出的巨大战斗力可见一斑。本次乌克兰空中力量比较薄弱,就有几架无人机,就能攻击俄军的地面部队,如果换做其他对手,可能就没那么简单了。

而野战防空系统,就是武装直升机的天敌。传统的防空导弹需要靠后部署甚至是沿着重点目标部署,这是出于保护重点目标的考虑;而野战防空系统大多与车辆结合,可以随装甲车辆行动。这在某种意义上也就对遭到武装直升机攻击的事件起到了一个预防作用。在雷达、光电综合探测系统的协助下,野战防空系统也能发挥出相当强大的威力。

目前为止,五常内大部分国家如中、俄等都相当重视野战防空。俄军尤甚,上至S-300V这一类中远程防空导弹系统,SA-11“山毛榉”最大射程也达到70km却屈居第二;下有“道尔”野战防空系统、“铠甲”弹炮合一系统。在营级战术群中,也有便携式防空导弹的存在。最新的还有基于BMP-3底盘改装的57mm自行高炮,该高炮甚至可以利用其口径优势,协助部队打巷战:这也是现代防空装备发展史上一个相对具有俄式特色的野战防空系统。

中国同理,近些年随着装备的逐渐跃升,据公开资料,解放军拥有部署在集团军一级的红旗-16中程防空导弹,这款导弹可以拦截70公里的目标。在下面的部队也配有野战防空系统,我们引进俄罗斯道尔M1防空导弹之后,发展出来了红旗17和红旗17A,一些“土豪旅”也拥有红旗-17防空导弹,与俄军不同的是,红旗17A防空导弹采用轮式战车底盘,机动性更好。

除此之外,和07式双35mm高炮、95式自行高炮的存在,这些防空武器构成了我军野战防空的主力。07式双35毫米高炮性能先进,雷达和火控系统都采用了国产最新装备。当然我们的野战防空系统还在进步中,比如采用轮式战车底盘和山猫突击车底盘搭载防空导弹和高炮。都会适用各单位的防空任务。

解放军的野战防空体系虽然不同俄军那般丰富,但俄军的野战防空体系中也有相当大的“苏联遗产”成分,基本上所有装备都由苏联遗产发展而来,技术成熟且廉价。在自行高炮的价格普遍赶超一辆主战坦克的前提下,必须多方面同时发展的解放军需要在以尽可能小代价的前提下获得高效的反馈。因此解放军现有的野战防空系统仍有进步空间。但随着解放军空军航空兵的不断发展,野战防空系统反而可以放一放——比起利用高炮、导弹等组织地面防空,作战效能可能还不如空军航空兵争夺制空权后发动大规模战役突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小结

总体来说,我们从此次战争中吸取到的经验教训还有很多。此次战争中,若非从整体上剖析研究,透彻地明白俄军缺陷是相当困难的;但是从这些有照片、有视频为证的事件进行简单分析,我们也可以明白许多道理。俄军野战防空系统都采用履带式底盘,在乌克兰这种长距离作战,轮式底盘的车辆更具优势。而我军目前建立了以轮式装甲战车为主的中型合成旅,战时突击速度快,机动性能更好。

最显著的道理,就是在建立起一支先进、强大且攻防兼备的空军的同时,也需要构建一支完善的野战防空体系:利用无人机等低慢小目标对二线部队进行袭扰是现代战场上只会愈加频繁出现的现象。而构建野战防空体系对于整体战局的重要性也是一环:唯有相当完善且合理的野战防空体系配置,才能有效且高效地对这些低慢小目标进行打击。


版权声明:
1. 本站内容除注明转载外,均为原创,本站保留版权,转载请注明: 转自 “中国无人机网(uavcn.net)” 。
2. 本站转载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并注明出处或作者,转载内容及观点仅代表网站或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版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内容,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