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314-777

无人机在应急救援中的应用

作者: 中国无人机网
发布时间: 2024-02-21
文字统计:3414

无人机除了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外,还广泛应用于救援领域。但是无人机由于其在搜救方面的出色表现和独特的优势,在各种突发事故和安全隐患的现场,在执行巡逻、探测、现场救援指挥等任务中大放异彩。

国外无人机救援情况

无人机救援在国外的应用比较早,经常在突发灾害中使用。

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在地震引发的海啸中发生严重核泄漏事故。美国派出了一架无人机来侦察核反应堆,并派出了一架装有辐射传感器的微型无人机来监测和检查核电站附近的辐射水平。

2015年3月13日,法国巴黎发生劫持人质事件。无人机参与救援行动。

针对救援的情况,国外也开发了一些特殊类型的无人机,如防撞、防水、利用Wifi信号搜救、能及时投放除颤器和药品的医疗救助、通过网络远程救援、能投放救生圈的海上救援等无人机。

无人机在我国应急救援中的应用

无人机第一次在中国的救援工作中使用是在2008年的冰冻灾害中,同年的汶川地震中,无人机在地震救援工作中作为航拍使用。近年来,无人机已经应用于各种灾害的现场,为灾害救援工作提供了非常可靠的相关信息。

2008年汶川地震,主要道路损毁严重,对外通讯和交通瞬间中断。救援人员无法进入灾区,情况不明。当时国家有关部门调集了多颗卫星和航测飞机对灾区进行航空遥感拍照。但由于四川天气恶劣(多雾多雨)和地形条件恶劣(山高林密),无法进行航拍,震区情况未能及时了解。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无人机遥感航拍成为当时最有效的手段,中国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并派出了几支无人机队伍。

2013年4月,四川雅安发生严重地震,无人机救援的应用也随之发展起来。许多单位无人机前往灾区参与救援工作。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紧急启动无人机重大自然灾害应急合作机制,赶赴灾区开展无人机遥感应急监测。

2014年,中国云南鲁甸发生6.5级地震。武警部队地质灾害调查队带着4旋翼无人机抵达震中,绘制了张震地区第一张地质灾害调查评估图,并首次使用无人机快速三维建模技术,实现了地质灾害信息的第一时间三维可视化。也是国内首次将无人机快速三维建模技术应用于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中。

无人机救援应用?

(1)搜索和定位

无人机搜索技术巧妙地将射频技术与个人位置搜索相结合,实现远距离搜救。无人机搜索技术主要由无人机、高清摄像机、定位搜救器、信标、探测器和地面站组成。

无人机装载的相关设备可以激活15km范围内的信标,发送事故机组的信息,并可以通过卫星快速定位。搜索系统使用的信标只有火柴盒那么大,所以又小又轻。只要做好防水工作,就可以广泛应用于船员的救生设备。

(2)远距离视频传输

无人机船上的电子设备可以拍摄全球各个地点的红外图像,船上的定位系统误差可控。船上的相关设备可以穿透云层和雷暴进行连续监测和搜索,并将相关图像信息实时传输到地面。

(3)投放食物和医疗设备。

近年来发生的海上事故多为小型船舶和运送砂石的船舶,这些船舶一般都有简要的救生配置。这种船一旦发生事故,搜救巡逻舰很难准确发现这种配置简单的救生船,无疑会大大降低搜救率。再者,海洋环境复杂,遇险人员随时可能有危险,面临饥饿过度、受伤等问题。这时候无人机搜救的应用就很重要了。此时无人机可以根据自身的搜索系统搜索遇险人员,并可以携带必要的食物、淡水和医疗设备,从而大大提高无人机的搜救效率。

(4)无人机测绘

利用无人机3D建模技术,可以绘制灾区三维地图和灾区地质灾害评估2D图,从不同角度详细识别灾区可能发生次生灾害的类型、规模、区域、临界因素等重要信息,估算最大滑坡体积,从而为施工人员制定疏散路线图和疏散方案,为救灾工作提供进一步保障。

(5)无人机消防

每年夏天,除了暴雨,持续的高温天让人叫苦不迭。然而,高温天气无疑是消防安全的一大威胁。不仅森林防火形势骤然严峻,许多火灾隐患较大的地方也面临一定风险。

通过无人机,可以在空中巡视地形复杂、结构复杂的建筑物的火灾隐患。当火灾发生时,可以为现场救援指挥、火灾探测和防控提供快速、具体的信息参考,为空中火灾监测任务的执行和灾害预防救援提供有力的帮助。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广泛应用于应急救援等专业领域。救援专用无人机结合视频、红外等监控和图像传输设备,可巡逻、探测、现场救援指挥和防控各种突发事故和安全隐患,极大地解决了传统手段勘探困难的问题。

此外,无人机的生产成本、研制成本和维护成本远低于搜救舰船和普通飞机,还可以节省大量飞机和舰船操作人员的培训成本。所以无人机是高科技救灾的首选。

无人机(Drone)是一种能够飞行并自主控制或远程操控的无人驾驶飞行器。它们通常由航空器、控制系统、通讯链路和电源系统组成,并可以根据任务需求搭载不同类型的传感器、摄像头、货物投放装置等设备。

无人机的种类繁多,从大小、形状、功能和应用领域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常见的无人机类型包括固定翼无人机、旋翼无人机(如四旋翼、六旋翼等)、无人直升机、无人飞艇和无人伞翼机等。

应急救援装备无人机在某些场景下是非常必要的。以下是无人机在应急救援中的一些关键作用:

1. 快速响应:无人机能够快速部署到现场,尤其是在复杂或难以进入的区域,例如森林火灾、地震灾区或洪水受灾地区。它们可以迅速收集现场信息,为救援人员提供重要的实时情报。

2. 信息收集:无人机可以搭载高清摄像头、红外探测器、气体探测器等设备,从空中获取受灾区域的详细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救援人员了解现场情况,制定救援策略。

3. 物资投送:无人机可以搭载救援物资,如食物、水、急救药品等,迅速投送到受灾区域。在地面交通受阻的情况下,无人机可以成为一种高效的物资投送方式。

4. 人员搜救:无人机可以在空中搜索被困人员,并通过喊话、投掷救生设备等方式提供帮助。在某些情况下,无人机甚至可以直接搭载救援人员进入灾区。

5. 环境监测:无人机可以监测灾区的环境变化,如空气质量、水质、土壤污染等。这些信息对于评估灾情、制定救援措施以及后续的灾后恢复工作都非常重要。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无人机在应急救援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它们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救援方式。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救援方式,以确保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无人机的使用也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确保其安全有效地服务于应急救援工作。

无人机在应急救援中的具体应用案例

一、灾区侦察与评估

案例一:2022年某地发生大地震后,无人机迅速起飞,搭载高清相机和红外设备,对灾区进行了全面侦察。通过传回的图像数据,救援人员迅速了解了灾区的受损情况、建筑物倒塌状况以及人员被困的大致位置,为后续救援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二、人员搜救与定位

案例二:在一次山洪灾害中,由于灾区地形复杂,地面搜救困难重重。无人机搭载生命探测仪,通过热成像技术,成功定位了被困人员的具体位置,并引导救援队伍迅速到达现场,成功救出被困人员。

三、物资运输与投送

案例三:某次地震灾害中,道路严重受损,地面交通受阻。救援人员利用无人机搭载救援物资,如食品、水、急救药品等,通过空中投送的方式,迅速将物资送达灾区,有效缓解了灾民的急需。

四、通信中继与恢复

案例四:某地因地震导致通信网络中断。救援队迅速调配无人机,搭载通信设备,建立空中通信中继站,恢复了灾区的通信联络,确保了救援工作的有序进行。

五、火灾监测与控制

案例五:某森林火灾发生时,无人机搭载红外热成像仪,对火场进行实时监测,为救援人员提供了火势蔓延的准确信息。同时,无人机还投掷了灭火弹,对火势进行了初步控制,为后续灭火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六、气象监测与预警

案例六:在一次洪涝灾害中,无人机对灾区上空进行了气象监测,及时发现并预警了即将来临的暴雨。救援人员根据预警信息,提前做好了疏散和防洪工作,有效避免了灾情的进一步恶化。

七、救援指挥与调度

案例七:某次地震灾害中,救援指挥中心利用无人机获取的实时图像和数据,对救援队伍进行了精准调度。无人机在空中为救援队伍提供了实时的灾区情况,确保了救援工作的有序和高效。

八、灾情宣传教育

案例八:灾后恢复期,救援队伍利用无人机对灾区进行了空中航拍,制作了灾情宣传教育视频。通过这些视频,灾民和社会公众更加直观地了解了灾区的实际情况,增强了大家对灾后重建工作的关注和参与度。

综上所述,无人机在应急救援中的应用案例涵盖了多个方面,其高效、快速、灵活的特点使得其在救援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未来,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应急救援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


版权声明:
1. 本站内容除注明转载外,均为原创,本站保留版权,转载请注明: 转自 “中国无人机网(uavcn.net)” 。
2. 本站转载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并注明出处或作者,转载内容及观点仅代表网站或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版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内容,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