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314-777

启航鲲鹏之翼,彰显个性镜头|第七届“科德杯”全国大学生无人机航拍竞赛

作者: 中国无人机网
发布时间: 2024-02-21
文字统计:1852

第七届“科德杯”全国大学生无人机航拍竞赛

第七届“科德杯”全国大学生无人机航拍竞赛颁奖现场。石中钰摄
     启航鲲鹏之翼,彰显个性镜头。5月27日上午9:30,第七届“科德杯”全国大学生无人机航拍竞赛欢迎仪式暨开幕式在科德学院剧场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85所高校,142支参赛队伍共同见证这一高科技、高水平、高质量的开幕盛会。本次大赛由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摄影专业委员会、中国文化信息协会、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央新影集团、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无人机应用与管控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中视航通国际传媒有限公司、北京蓝天飞扬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主办;由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天津市宝坻区八门城镇人民政府、天津中翼翱翔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辉煌兴隆咨询管理有限公司共同承办。
     无人机航拍作为近年来非常热门的摄影方式,用独特的视角全方位、全立体化展现山海湖泊、塑造烟火人间。“故事”是本届大赛的创作主题,用无人机航拍微视频创作并展映的方式展示一场城市、自然与人和谐相融的现代都市视觉盛宴,引导当代大学生积极服务地方发展建设、共同传播和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绿色+智能”理念。
     科德学院是率先组建无人机航拍专业的高等学校之一,近年来,随着对比赛方案的不断优化,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大力支持,广大参赛师生的积极参与,我校已经成功举办六届“科德杯”大学生无人机航拍竞赛,促使我校无人机航拍摄影专业的培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同时成了全国首个参与高校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规格最高的大学生无人机航拍竞赛活动。
6月1日,第七届“科德杯”全国大学生无人机航拍竞赛颁奖晚会在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剧场举行。来自全国85所高校,142支参赛队伍,百余位代表、专家共同见证了盛况。
本次竞赛以故事为主题,旨在通过无人机的航拍技术,展现个性化、多角度的拍摄风格,带给观众不一样的视觉体验。经过前期激烈的角逐,业界专家的集中评选,最终评选出了大赛的各个奖项。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作品《中国青年》、西华师范大学作品《法则》获得一等奖;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作品《觅》、南京传媒学院作品《畅游中关村》、华南理工大学心传二队作品《一次别离》获得二等奖;华南理工大学心传一队作品《六月来临之前》、烟台大学一队作品《最初的生命—草履虫》、北京大学影视戏剧中心作品《仇杀》(单镜头)、青岛恒星科技学院一队作品《生生长流》获得三等奖。此外,大赛还评选出了优秀奖、优秀指导教师奖、最佳组织奖等奖项。
在颁奖典礼上,大赛组委会执行主席、演艺学院副院长王大鹏表示,大赛除了竞赛本身,还是增长见闻、提升水平的平台,并举办了无人机研发、教育与应用主题论坛,多个领域的专家对无人机与智能、未来趋势等议题发表了见解。
作为本届大赛评委会执行主席,中国第五代电影导演、摄影师梁明教授说,他从竞赛中看到了无人机航拍影片的创新和发展,无人机航拍作为一项技术和艺术具有极大的潜力。随着数智技术快速发展,无人机航拍影片将广泛应用于电影、广告、媒体等行业。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国涛指出,无人机航拍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航拍行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今后需要更多的创新来增强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也需要科技与人文的融合。他表示,本次竞赛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比拼,更是推动学科界限跨越和影视艺术普及的前瞻性赛事,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进一步推进无人机航拍的应用和发展。
中国教育电视台副台长吕学武表示,教育电视台与科德学院共同搭建的这个竞赛是一个展示无人机专业产教融合教育成果的平台,大学生们展示了出色的素质和无穷创意,为未来的社会赋予了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和憧憬。竞赛涉及的无人机航拍和遥感技术,与新时代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紧密相关,对提升我国相关领域的发展能力和水平,推动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具有深远的意义。
大赛组委会主席、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校长王万良说,此次竞赛充分展示了无人机航拍在影视制作中的多样化应用场景和无限可能,不仅融合了科技和艺术,更充分表达了无人机技术在影视制作中的强大应用价值。参赛选手凭借出色的作品脱颖而出,不仅是对自己的肯定,更是对无人机技术和影视制作的肯定。(石中钰)


版权声明:
1. 本站内容除注明转载外,均为原创,本站保留版权,转载请注明: 转自 “中国无人机网(uavcn.net)” 。
2. 本站转载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并注明出处或作者,转载内容及观点仅代表网站或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版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内容,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即删除。